夹江县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第一版)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要求,为严格落实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根据《四川省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一版)》《四川省2021年春节期间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乐山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强化疫情防控指挥调度。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实行集中办公、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向应急指挥部报送调度情况。建立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镇(街道)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级网格包干体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认真开展疫情防控风险点排查,县指挥部督导组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逐一、坚决、彻底整改到位。对疫情防控不力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二、落实“五有一网格”措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单位和企业特别是镇(街道)、村(社区)要落实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的“五有”要求。镇(街道)、村(社区)要加强网格化管理,入户上门,做好返夹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督促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强调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
三、加强返乡人员管理。切实做好外地返夹人员的摸排和信息登记,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的重点人群要落实健康监测、网格化管理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核实和报告。要提前掌握返夹人员信息,动员就地过节。要引导返夹人员主动注册使用“四川天府健康通”。返夹人员抵达居住地后要立即向所在村(社区)报备,做到登记无遗漏。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市(直辖市为区)旅居史的返乡人员,从事冷链食品、隔离场所、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海关和口岸、国际航空等高风险行业的返夹人员,抵达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每天向包户干部报告体温和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置。鼓励上述高风险行业返夹人员出行前开展核酸检测。
四、严防疫情输入。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严格落实“14+7+7”隔离要求,对口岸入境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实行后续7天居家医学观察以及7天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管理和2次核酸检测。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和不少于2次核酸检测;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区)的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的,立即实行全闭环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后才能自由流动。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要严格落实不得外出、每日2次体温测量并记录的规定,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全闭环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要落实专袋封装消毒措施。对其他来自低风险地区的来(返)夹人员,健康码和行程码为绿码可自由通行,严禁擅自采取集中隔离管控、劝返等措施。
五、严格疫情多点监测。按照夹江县新冠肺炎监测技术方案及重点人群、特定环境核酸检测要求,坚持人、物、环境同查。发热门诊患者6小时完成检测、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检测阴性才可入院,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监管场所新入监人员24小时完成检测,进口冷链食品、隔离场所、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等高风险从业人群每周全员检测,疾控机构流调采样检测人员、监管场所和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每月全员检测,农贸(集贸、海鲜)市场、外卖、邮政快递从业人员每周抽样检测,学校托幼机构师生每月抽样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每批次全覆盖核酸检测,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相关场所环境每周抽样检测。根据实际情况可扩大检测范围。
六、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实行预约挂号、预约分诊、预约检查、预约治疗和预约接种,合理分配就诊和接种时间。加强发热门诊(哨点)、接种门诊规范管理,做好诊治环境、接种门诊、设备器具、医疗废物等清洁消毒。有效分流进入医院人员,严格发热患者管理,严格执行院感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做到“三个规范”,即规范服务行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村卫生室(站)、个体诊所、门诊部、药店不得出售退烧、止咳等药品,不得收治发热、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患者,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规范信息报送,落实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如有上述症状患者到村卫生室(站)、个体诊所、门诊部等就诊,就诊机构应立即采取留观措施并做好登记,1小时内向所在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规范患者转运,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就诊机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将患者就近转运至设有发热门诊、发热诊室或发热哨点的医疗卫生机构。
七、做好人员流动管理服务。春节期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带头在夹过节,出川须向单位报告并经同意,可实行弹性休假。务工返乡人员、学生实行错峰返乡返岗返校,提倡条件允许情况下留在工作所在地过年,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做好加班工资支付和调休等工作。按照属地、行业、单位管理等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高风险行业人员出行前7天内核酸检测要求。
八、严控聚集性活动。严格落实“三个不举办”,即不举办群众性庆祝庆典、聚集性展销促销等活动;不举办坝坝宴,提倡家庭聚餐控制在10人以内、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新风尚;不举办聚集性宗教和民俗活动。严格控制大型会议活动数量及规模,尽量召开线上或视频会议,原则上不召开、不举办、不组织线下大规模会议、培训、团拜、慰问、联欢,50人以上的由组织(或承办)单位承担防控主体责任,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并报县指挥部审批。
九、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影院剧院、网吧酒吧、餐馆酒店等公共场所要加强出入流量控制,剧院影院、娱乐场所、景点景区等人员聚集场所按75%最大承载量或核定人数控制流量。落实入场体温检测、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和公共区域消毒措施。引导游客错峰旅游,暂停中高风险地区组团来夹的旅游业务。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在客流量较大期间应限制瞬时客流量,推荐顾客自助购物结算,有效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倡导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消费,鼓励商超和餐饮企业提供网订店送,无接触交易服务,防范纾解购物可能导致的人群聚集。在春节游客量较多期间,要落实“三多两有”防控措施,即一线服务人员要多、检测点位要多、入口通道要多,有分流疏导场所、有应急隔离场所。全县各级各类宾馆、酒店、旅馆要严格住宿实名登记,对入住旅客逐一如实登记,对所有住宿人员和来访人员进行测温查码并做好相关记录,异常情况按相关规定处置,无健康码、拒绝检测、未戴口罩的予以劝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加强茶馆、麻将室、游戏室、村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场所的严格管控。
十、突出交通运输领域疫情防控。落实列车、长途汽车客运实名购票、对号入座。扩大“无接触”售检票服务。实施进站人员体温检测、扫码查验,鼓励提供手消毒剂。车站要设置留观站。对工作人员及乘客接触的区域及设施设备每日至少消毒1次,若出现发热人员,立即进行消毒。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和司机每日健康监测,上岗前和下班后分别开展体温监测,身体不适的应及时就诊,上岗期间应佩戴口罩。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加大消毒频次,延长室内通风时间、降低载客率,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后减少或降低客运班线。汽车客运站要坚持应用四川省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系统,开展人员信息登记,确保乘客信息可追溯。
十一、加大冷链物流监管力度。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疫情输入风险评估,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实施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持续改进仓库、市场以及生产经营场所环境条件,落实消毒、监测、通风等措施。督促指导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与进口冷链承运单位,严格信息登记、货物查验和车辆器具清洗消毒,不得生产经营和承运无法提供“两证明一报告一信息”(海关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核酸检测报告、追溯信息)和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及时排查存在风险的冷链食品批次。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十二、推进新冠疫苗应急接种。按照属地原则,分步推进重点人群“应种尽种”,优先接种口岸防控和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压茬重点接种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出国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运行保障人员,在完成上述人群接种基础上,加强高风险岗位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风险行业部门人员、民生保障相关人员疫苗接种。按国家、省、市统一部署,推进老人、学生等人群疫苗接种。
十三、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宾馆酒店、公共场所、交通运输、餐饮行业和居民小区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公共厕所每日消毒。开展农村地区冬春疫情防控“百日大宣传行动”和村庄清洁“百日行动”。持续开展“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一米线、不握手、用公筷”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不随意丢弃废弃口罩,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冻食品,不从中高风险地区和国(境)外网购、海淘物品,接收快递包裹、在家清洗冷链食品时,佩戴一次性手套,打开货物前用酒精对其包装进行消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
十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工作,加强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生活物资保障与价格平稳运行,加强油电煤气运供需监测,科学调度电网运行,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正常。严格做好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院及疫苗运输、接种等环节的安全保卫工作,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全力做好防疫秩序维护工作,对扰乱防疫工作秩序的,从严从重处理。全力开展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置有关涉稳风险。
|